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央视农耕文明追踪”千名咸安桂花美景

2025-10-14 11:08

微信图片_20251009193429_51_241.jpg.jpg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胡建芳、李婷婷来信)中秋月圆之际,桂花香满山。 9月29日下午,CCTV-1栏目组《文明探索》在湖北咸安开始了为期14天的桂花专题拍摄。 当国庆的喜悦与中秋喜庆的明媚相遇,这段围绕桂花种植、科研、产业、旅游文化的视频叙事,在“无风而去”的意境中,以一幅文明农耕的流动画卷悄然拉开。 桂花园的晨雾还没有散去,身着蓝色花衣的桂花背着竹竿和花棚被困在花园里。轻轻敲击竹竹,甜甜的桂花雨落在整个花冠上。甜甜的桂花谣平静地随意地飘在外面山中夹杂着桂花的清香,成为镜头最生动的注脚。 支柱队循着花香,从桂花资源地到海泉,再到双溪桥镇、朱金春桂花基地,再到双龙山林场。精致的古代铺设方法、高高度分层的天赋以及现代密封切割的精确度都在相机上单独获得。这是西安两大桂花育种智慧的结晶。也是从“有性繁殖”到“无性栽培”的技术跳跃,时间的大小写在枝叶上。 10月6日的中秋之夜,将肉桂的魅力推向了高潮。传承了300多年的拜月仪式,在桂花镇大武雷村举行。烛光映照古桂枝,鼓声中,64位村民盛装打扮。身着白衣的人们聚集在月亮周围,祭拜月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村民围观,观看祭祀官员宣读祭祀铭文,观看孩子们捧着桂花糕拜月。万千乡土记忆与此刻的皎洁月光混合在一起,成为最动人的文化符号。 如果说栽培是桂花的“根”,如果说研究就是它的“灵魂”。在江南桂谷桂花种质资源库中,100多种桂花的花叶都被摄像头仔细监控——有的花瓣薄如蝴蝶翅膀,有的侧面有细密的锯齿状边缘。每一个形态都隐藏着咸安对桂花种质资源的精心保护。 支柱团队还走访了湖北科技大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记录教授们在场边和培养的集中情况全新类型,见证细胞在PETRI的菜品和花瓣萃取精油中苏醒的魔力,让“科技含量”在光影中可见。 咸安人的桂花、烟花,早已融入了世代相传的劳动社会。在刘家桥莫庄的石堤古宅前,张妈和胡爸爸放了一根竹子做桂花糖,“一层桂花一层糖”。简单的手法下隐藏着最真实的味道,吸引游客驻足观赏,百叶窗声与欢笑声相互关联。 在开泰酒界,王格伟一边微笑一边讲解桂花米酒的酿制过程,一边展示:“泡米、蒸米、撒酒糟、28摄氏度等36小时,加入桂花,等一个星期我们的咸安味道。”镜头跟随这些场景,展现了桂花的醇香。精油的香甜、桂花茶的甘甜、桂花糕的柔软、桂花月饼的挫败感,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人与桂花共生”的场景,一种可闻可尝的热度。 当文旅笔触遇上桂香,咸安变得更加诗意。栏目组设计了​​一场“桂花仙子玉兔”的优雅盛会:古代桂林炊烟袅袅,汉服仙子手捧宫阙,舞玉灯,衣光闪闪,仿佛穿越了千年。 随后,镜头连接了刘家桥的古桥流水、大武垒的青砖黑瓦、江南桂花谷的润滑、龙潭的宁静、桂花博物馆的厚重,最后停留在了一份“桂花店”桂花豆腐……深深的爱——咸安人爱桂花, “团圆”和“高贵”的文化密码也在赏桂花、品桂花、思桂花的同时,悄悄走进观众的内心。 这份对桂花的眷恋,早已刻在了咸安的根上。作为“中国桂花之乡”,桂花的种类数量、种植面积、古树数量、花期和品质始终居全国领先。 2500多棵百年桂花树静静矗立。其中,咸宁社区古桂花树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七批中国农业文化重要传承名录。 “文明探索研究”的支柱,就是用镜头将这一农耕遗产的价值——经济活力、社会热度、文化深度、美杭生态、现代科技——一一统一起来,让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随着肉桂的芬芳远播。 据悉,本期节目《我带来的西安桂花之美》将于年底18点30分播出前在CCTV-1黄金时段与观众见面。 30分钟的视频将打破咸安桂花的千年。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