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东湖评论:打破35岁门槛,促进不同年龄段人才优

2025-10-18 11:04

10月14日,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关公布2026年审查录用公务员的公告,计划招录共3.81万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放宽了国家考试的年龄要求。一般申请者年龄要求由35岁以下放宽至38岁以下,应届硕士、博士生年龄要求由40岁以下放宽至43岁以下。 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的放宽,不仅彰显了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也推动社会在动态调整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年龄与能力的关系。目前,社会安塔斯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延迟退休持续落实,终身学习已成为共识。原有的年龄门槛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ment。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达2.5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高素质人才储备充足,为拓展人才选拔视野提供了坚实基础。突破35岁门槛,是顺应发展趋势、充分释放人才红利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促进劳动力结构升级,促进发挥不同年龄段人才的优势,实现人才的充分利用,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率。 工作是人们最基本的生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打破影响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限制性壁垒”和“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把就业公平摆在更加基础和关键的位置。要充分发挥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的标杆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行业和岗位主动消除 消除不合理的就业障碍,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同时,加快完善促进就业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消除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等各类隐性就业歧视,从政策层面构筑就业公平的坚固防线,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努力而发展。同时,要加强反就业歧视法律实施的法律保障和监督,进一步细化劳动者晋升法、劳动法等相关规定,明确年龄、性别、学历等不合理限制的界定和处罚机制。 消除工作中的学历、年龄、户籍等隐性限制,是实现公平、高效人才选拔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充分释放人才红利,需要从制度设计、评价体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共同努力,构建更加科学、开放、多元化的现代工作体系。建立聚焦实际岗位需求的胜任能力考核框架,摒弃“只考名校”、“只考文凭”等评价标准,推动人才评价机制回归能力和岗位需要。完善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支持体系,加大继续教育资源投入,鼓励企业完善内部培训机制,推动教育资源向服务人员倾斜。员工倾向于为人才提供成长通道。此外,要逐步淡化对“年轻人”的盲目追求,建立“以才论英雄、以潜力看未来”的工作文化。要引导用人单位转变观念,注重个人综合素质、创新潜力和长期价值,构建更具韧性、活力、创造力的人才工作生态圈。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许多行业和企业将积极参与到减少就业障碍的改革浪潮中,每个劳动者都将获得基于其真实才能、实践经验和发展潜力的公平竞争机会,以高质量和充分就业激发社会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惠芳(武汉市江汉区区委组织部“西北湖学会”班子) 编辑:袁莉莉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